
石濤(1641-1707)?榴花圖
SHI TAO?FLOWERS
石濤筆下多是濃墨淡彩,雄渾的山水,研雅的花卉,寄托了對于女性的比喻。揚州擁有廣大的花卉貿易,在都市感官世界,花卉是極為重要的。石濤有關于“蘭花”的連篇醉語,也有又對百合花終日對臨,對花朵瞬間的美態偶有關心。尤其是僧伽年代,花卉作品更為罕有,在其最潛心佛事期間(1681年)僅一部出人意表的世俗畫冊,包含一段涉及西湘記的題跋,以及盛開的芙蓉和牡丹描繪。到1690年代中期,這種開放的感官主義在作品中變得普遍,并加入了豐富的色彩。如1695年為黃又所作《人物花卉冊》中的芙蓉,以渾圓的造型和勾線的花瓣暗示一個為歲月摧折的落拓美人。 本幅露出石濤筆下鮮有的嬌媚的紅色。以白居易《山石榴花》詩,大片題款布滿畫面,稱贊榴花之國色天香。石濤有《石榴營草》小堂幅,題詩云:“階前好種宜男草,室內常懸多子榴。此語殷勤無別意,愿君衰衰生公侯?!敝^萱草、石榴,都是宜室宜家之物,非杜鵑等俗物可以比擬。 本幅收藏者郁葆青與其父郁懷智(1853-1918)出身英商洋行買辦,并經營棉布業致富。他是清末民初39個組織的參與者,其中包括上海地方自治運動、同業公會與慈善團體。以商馀學會副會長的身分,參與上海辛亥革命軍事行動前一晚的密謀集會。郁氏父子曾任滬軍都督府的財政部副部長及籌餉員,對都督府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