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名?嬰戲圖
ANONYMOUS CHILDREN PLAYING IN GARDEN
自宋代以來,反映當時社會生活風習的風俗畫,有較大的發展。這一領域的著名畫家及作品有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李唐《村醫圖》、蘇漢臣《秋庭嬰戲圖》等等。而又以嬰戲圖更晚表現吉祥喜慶的氛圍。如藏于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卷、《花籃圖》頁、《骷髏幻戲圖》;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冬日嬰戲圖》、《市擔嬰戲圖》等。 嬰戲題材繪畫相當側重于日常生活的描繪,多體現一種平淡、祥和、親切的感覺,沒有矯飾和夸張,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觀此畫面中,年節時分,富貴人家的庭院中,身著百納衣的匠人一邊嫻熟地扎著燈籠一邊抬頭慈愛地看著孩童。夫人領來好奇觀望的童子,婢女身背另一個。人物表情放大,畫面主體突出。緊扣孩童天真、爛漫、愛動、易滿足等特點,將畫面連累起來。背影的假山和修竹,以及石欄,也恰到好處地烘托了人物活動的場景。生動地反映了市井的風俗,以及一派熱鬧喜慶的場面。 這畫面蘊含的單純不是簡單幼稚的單純而是高貴完美的單純,猶如一束光驟然照進迷茫的心靈,使人心神振奮,心情暢達,心靈凈化。而這種單純又離不開畫家“童心”關照下的純真與赤誠,“離不開畫家自我的本真生命與宇宙的大生命間的息息相通,是畫家以自己的精神生命去體合自然的生機,以默而識之的觀照態度進入亮光朗照的澄明之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