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有為?行書“山水清暉”
KANG YOUWEI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康有為的一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近代先進知識分子所面臨的艱難選擇和經歷的曲折道路。國家危難之際,他以赤誠的愛國之心,“上書痛陳,前席慷慨,謂瓜分迫于眉睫,非維新無以自強”(梁啟超《公祭康南海先生文》),掀起近代中國改革圖強的序幕,然而歷史的變化復雜而迅速,又讓他顯得“落伍”起來,從維新到?;?,其心境也不免迷惘、頹唐。然而如康有為者,以一己之身,欲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自有其過人的膽識與魄力。書如其人,康有為的書法取法北魏摩崖石刻,以篆籀之筆寫行書,故粗獷大氣,真力彌滿。用筆老辣紛披,氣象如虹,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鄭維翰(字子屏)在《游佟南樊川記》中記載了康的書法特點:“其執筆偏下而中正,大字純用肘力而兼以腕力,稍小則用腕力而兼以指力,中鋒圓筆,左右開張,落筆放而能收,故筆畫無直不曲,亦無曲不直,蓋得力于鐘鼎篆隸,豈偶然哉?!贝俗鳛榧~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藝術品部主任周方先生舊藏,1984年由紐約蘇富比春拍釋出,來源清晰,流傳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