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克文?隸書“有余閑室”
YUAN KEWEN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袁克文一生的經歷,就好比看一段舊日的時光,以及那些溫潤沉靜的景致。袁克文是竊國梟雄袁世凱的二公子,“洪憲皇帝”的命運暴起暴落,袁克文也就隨之成就了一番盛衰氣運。旁人觀之會覺得很是凄涼,他自己卻笑笑不以為意。
袁克文不太喜歡王府里幽暗的檀香氣息,卻對古都北京的胡同、城墻、茶館、典籍以及那些充滿歷史感的古舊地名深感興趣,這些事物散發著一種厚重的傳統氣息,為袁克文提供了溫情脈脈的中國血緣式的記憶,他后來收藏書籍與古幣的興趣。
袁世凱死后,袁克文分得了兩份遺產。遺產由徐世昌分派,每份八萬元。因袁世凱之妾沈氏無后,袁克文曾被過繼,所以多得了一份。但他身上不可有錢,有錢即隨手而盡,最后終于山窮水盡。不過他倒是不焦不躁,他說自己“守得貧,耐得富”,淡眉靜目之間,確有一份從容篤定的氣度。不久他 就開始變賣收藏,隨后又賣文賣字,憑本事掙生活。這不打緊,他的才華自此也一一顯露于世,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個浪蕩公子文采風流的一面。
他用字換錢。有時賣不動,就登報減價,有一次大減價后,一日書聯四十副,一夜之間就賣光了。不過他是嘗過富貴浮云滋味的過來人,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他手上有十塊錢,他就不肯再寫。有人見過他躺在煙鋪上提著筆懸肘寫對聯和扇子。他給張宗昌寫一個極大的“中堂”。那張大紙又寬又長,袁克文干脆就把紙鋪在弄堂外面。脫去了鞋,提著個最大號的抓筆站在紙上寫。
在北京、上海一些報紙、雜志上,袁克文開始用筆記的文體,記錄1911年至1916年間的政界掌故,清末民初的前塵影事、故園故人夾雜其中。他的文字透著一種滄桑的溫潤,閑閑淡淡一派消沉的智慧。袁克文的文字透著古典文學氣息下打磨出的亮色,且文中確有許多外界聞所未聞的珍聞,所以一經刊出,大受歡迎,刊載其專欄的報紙均銷量猛增。袁克文在一個混亂的時代里,劃出一道略顯頹唐的美學弧線,將自己永久地定格于民國昏黃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