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語堂?行書蘇軾詞
LIN YUTANG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在林語堂(中國的書法)一篇中他這樣寫道:“中國書法的地位在世界藝術史上確實無足與之匹敵者。因為中國書法所使用的工具為毛筆,而毛筆比之鋼筆來得瀟灑而機敏易感,故書法的藝術水平,足以并肩于繪畫?!蔽闹胁⑴e趙孟俯為例,說“其山石,有如寫書法中之‘飛白’,而其樹木,則有如書法中之篆體?!北砻髁怂麑Α皶嬐础币徽f的認同。另外,林語堂在文中提出關于書法波動的動力原理,結果產生結構上的一種原理,為了解中國書法所不可不知者。僅僅平衡與勻稱的美,從未被視為最高風格。中國書法有一個原則,即一個四方形不宜為完全的四方形,卻要此一面較他一面略高,左右相濟,而兩個平均的部分,其位置與大小也不宜恰恰相同……這樣結構形式的最好模范為魏《張猛龍碑》,從此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字體常有鸞鳳騰空之勢,但還是保持平衡。亦可以窺見他在書法藝術上的喜好,基本上與北碑脫離不了關系。
在此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字是當之無愧的書家字體,而且行文之舒朗、線條之蘊藉、氣質之從容,亦是令許多專業書家有所不及。若我們再細細品味,還會發現他在用墨的濃淡、線條的粗細乃至結體的大小,都有細微的變幻而致使非常的和諧。若沒有相當的功力和藝術鑒賞力話,能做到如此自然是斷難辦到的。
林語堂先生曾寫過好幾篇“自傳”的文字,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有《四十自敘》、《八十自敘》以及用英文寫的《我的自傳》等,“我生今年已四十,半似狂生半腐儒。一生矛盾說不盡,心靈解剖亦糊涂……”他的《四十自敘》,便是以這樣一首長詩開始的。但盡管他的“自傳”寫了好多種,可是,文中談他少年如何發憤讀書的事例卻很少,談如何臨池寫字的故事更是一片空白!然而,我們現在看林語堂先生的此幅作品,文人的雅逸、沖淡之氣自不消說,即便是線條、用筆乃至章法均也大有可觀之處,真不知他是于何時下的苦功?
林語堂先生認為書法藝術表現出氣韻與結構的最純粹的原則,其與繪畫之關系,亦如數學與工程學天文學之關系。欣賞中國書法,意義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筆畫,它的結構只有在不可言傳的意境中體會其真味。在這種純粹線條美與結構美的魔力的教養領悟中,中國人可有絕對自由以貫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毋庸顧及其內容?!袊P,具有傳達韻律變動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國的字體,學理上是均衡的方形,但卻用最奇特不整的筆姿組合起來,是以千變萬化的結構布置,留待書家自己去決定創造。如是,林先生從書法修練中漸習的認識線條上之美質,筆力,筆趣,蘊蓄,精密,遒勁,簡潔,厚重,波磔,謹嚴,灑脫;又認識結體上之美質,形成了此幅作品這種長短錯綜,左右相讓,疏密相間,計白當黑,條暢茂密,矯變飛動,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頹與不整齊的姿態中顯示出來的獨特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