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彭?行書五言詩
WEN PENG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以才氣論,文徵明在吳門諸家中并非最高,但依靠其深厚的功力和極高的威望主持吳中藝壇數十載,至90歲時猶臨池不輟。而與其自身的藝術成就相比,他的教學成果似乎更值得后人稱道。在他的眾多傳人之中,長子文彭便是受其影響最深且又能不拘家法,“青出于藍”的一位。
文彭少承家學,得父親炙,并深受吳地書風熏陶,曾從學于祝允明。他對祝氏推崇備至,曾在跋《祝枝山書東坡記游卷》中稱:“我朝善書者,不可勝數,而人各一家,家各一意,唯祝京兆為集眾長。蓋其少時于書無所不學,學亦無所不精?!泵魅苏簿傍P《詹氏小辨》曰:“壽承英英,幾參祝(允明)步?!背ψ纷T拭魍?,文彭還廣搜博采,轉益多師,“字學鐘、王,后效懷素,晚年全學孫過庭,而尤精篆、隸”(明人許榖語)。文彭多次臨寫《自敘帖》,并作有小楷《自敘帖釋文》,用功至深。他“篆、分、真、行、草并佳,體體有法,并自成家”(詹景鳳語)。明人項穆也認為:“壽承休承(文彭之弟文嘉),資皆勝父,入門既正,克紹箕裘,要而論之,得處不逮豐、祝(豐坊、祝允明)之能,邪氣不染二公之陋?!?br />
細察此件書法可知,文彭脫胎其父,出入晉、唐 (“二王”、孫過庭等),兼融宋、元(黃庭堅、趙孟頫),又取法時彥(祝允明等),出古人新,熔冶百家,卻渾然無間,自成風格。其用筆以中鋒為主,不避偏毫,參用隸法,多取橫勢,與立軸形制對比強烈又不相違犯;結字或大或。小,偶見牽連,卻氣脈暢達,映帶自如,仿佛無形之線串起散珠,又如婀娜美人綴滿佩飾。此作于章法上跌宕起伏,欹側生姿,動感十足,字密而行疏,筆致輕盈飛動,提按明快,于行筆中呈現出抑揚頓挫的節奏,毫無滯澀突兀之感。通篇以運筆的迅疾與紆緩、點畫的盈縮與縱放、結字的穩妥與活潑等來表現內在節奏和韻律的變化。其點畫的線質堅實蒼勁,似“老樹枯藤”,使作品在疏密、收放、用筆的枯潤等多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出豐富的層次性與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讓人體會到書家情感的跌宕起伏,使觀賞者在靜態畫面的反復摩挲中產生動態體驗,不僅開辟了廣袤無垠的審美空間,而且形成了深邃幽遠的審美時間(過程)。學者錢穆說過,憑借較少的物質表現出創造者豐富的個性的藝術,只有音樂和書法。通過欣賞此作,便可印證書法藝術不僅展現造型之長,更兼具音樂之美。
由于文徵明在書史上的極負盛名和巨大影響力,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文彭在書法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但對于他這樣一個不隨人腳踵的藝術天才而言,必會有其釋放奪目光彩的廣闊天地,因為歷史是公允的,是不會摻雜任何私人情感的。文彭的此幅作品蕭散率意、意趣橫生,便是此最好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