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瑞圖?草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ZHANG RUITU
CALLIGRAPHY IN CURSIVE SCRIPT
在中國書法史上,晚明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此期作品在形式上開始大幅長軸的探索,在內容上一掃不激不厲、莊重典雅的傳統范式,而代之以激越奇崛的氣象,名義上師法古人,實則別出心裁,洋溢著創新精神。晚明書風帶著它強勁的革新氣息沖擊著長久以來婉麗書風一統天下的格局。張瑞圖正是這個時期最有創造性的書家之一,時人將其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并稱為“晚明四家”。
張瑞圖出身寒門,卻自幼聰穎過人,其啟蒙老師林天咫是大思想家李贄之后,這樣良好的教育背景使他年輕時即以善書名世。1603年,張瑞圖舉于鄉,后以殿試第三名進士及第。官至禮部尚書,晉建極殿大學士,加少師。退出朝野后,隱居晉江青陽下行故里,生活恬淡,優游田園林壑,忘情山水,經常往白毫庵中與僧人談佛論禪,以詩文翰墨自娛,留下大量書法及詩歌作品。所作《村居》、《庵居》等六言詩300余首為世人傳誦。
在“晚明四家”中,張瑞圖的書法風格最具代表性,與同時期的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等同屬革新派書家。其于傳統既有繼承亦有創新。正如清代秦祖永《桐陰論畫》所言:“瑞圖書法奇逸,鐘、王之外,另辟蹊徑?!逼湫胁輹鴧㈦s章草筆法,用筆橫撐豎戳,筆勢矯健跌宕,章法字密行疏,奇崛縱橫,一掃元明秀媚書風,如一泓清泉,令人耳目一新。他“解散北碑以為行、草,結體非六朝,用筆之法則師六朝”,別出心裁。用筆多側鋒,橫截翻折激蕩跳躍,“劍走偏鋒”更顯鋒芒凌厲,使其書方多于圓,無媚姿亦無俗氣。時人贊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清人梁巘《承晉齋積聞錄》曰:“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于古法為一變?!薄对u書帖》又曰:“瑞圖行書初學孫過庭《書譜》,后學東坡草書《醉翁亭》,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王(王鐸)、張(張瑞圖)二家力矯積習,獨標氣骨,雖未入神,自是不朽?!苯罆鴮W大盛,對張瑞圖書作的褒贊也甚可觀,沙孟?!督倌甑臅鴮W》嘆道:“明季書學極盛,除祝允明、文徵明年輩較早,非本篇所能說及的外,余如張瑞圖、孫克弘等,并不在董其昌下?!?br />
張瑞圖此軸寫常建詩,用筆方折有力,字與字之間距離壓縮,形成一片連貫流暢的筆意,各別字筆畫加長,拉出空白,留有呼吸的余地,在通篇的章法上取得了新奇、別致的效果。此作今天看來,猶覺震撼,在晚明的時代無疑是極具開創性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