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鴻章?行書《圣教序》、《心經》
LI HONGZHANG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清國太子太保、文化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戴三眼花翎,賞穿皇馬褂、北洋通商事務總大臣、直隸總督、領淮軍北洋統帥、一等肅義伯,御前騎馬…..” 曾有好事者將李鴻章最輝煌時期的官銜、爵位、封號全部排列起來,發現居然達到了200字之多。這位支撐中國政局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晚清重臣也是一百年來最受爭議的人物之一。李鴻章出身仕途,發跡行伍,身居宰府,出將入相,于晚清的廟堂各部皆處于獨當一面的柱石人物。后人很難說清他到底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變革家、抑或是評定其一生功過的“外交家”。
李鴻章自“天津教案”起始,先后代表晚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二十余條“不平等之約”而為世人詬病百年之久。東瀛著書,言甲午之前,李鴻章向以東亞偉人之名屹立世界,而馬關議后,“秦檜”之聲卻每每不絕于耳。為此日人均不茍同,認為言之太苛。然“賣國”之說卻在中華流傳至今,為此,梁啟超先生有論:“此話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猶然可言,士君子尚為言此,吾無以名之,名之曰犬吠而已?!?br />
李鴻章出身科舉仕途,書法基礎深厚,雖然日后戎馬半生卻也仍然沒有放棄這項愛好,無論是軍中海外,每日必日課書法一篇。這一習慣的形成源自于早年湘淮軍之中,與其師曾國藩“午后一盤棋”有異曲同工之感。李鴻章畢生最喜王書,府中藏有宋拓《蘭亭序》神品。王羲之暢快隨性的書風與李鴻章早年性格及其相符,是以平日最喜臨寫《蘭亭》 。至于后日軍政繁雜,清流掣肘,也慢慢的將這位中堂的豪情逐漸消磨。甲午一役,李鴻章聲名權勢如墜銀河,廟堂排擠,愚民憤恨。面對千夫所指,李鴻章請旨為朝廷看守兩廣。如其所言“廣州氣候溫和,食物精美,最適老人居住,若非心有掛礙,去了便不想回來?!?大意)
身處廣州李鴻章酷愛養生,每日必食雙雞精汁一碗,書法日課猶然,只是這一時期的《圣教序》卻頻繁的出現在其日課之中?;蛟S相比《蘭亭序》中曠達爽朗人生意境,《圣教序》中安穩平和的教言更能讓這位隱隱煩憂的老人心態平和。李鴻章書此卷《圣教序》時八國聯軍侵擾京師,義和團數萬散勇匯集河北,清廷急令兩廣總督李鴻章北上調停。李鴻章未及動身,北京方面以然斬殺主和大臣,于一日之際接連對十一國宣戰,并率領義和團攻打內城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