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藝術家:
作品名:任甫藏玩款蚰耳爐
質 地:
尺 寸:口徑11.5cm;重1698g
編 號:0546
估 價:800000~1000000
成交價:RMB 1,725,000
任甫藏玩款蚰耳爐 上??飼r2021年春季拍賣會 云水禪心—佛教及銅爐藝術精粹 作品號:0546 2021-07-08 下午16:30
銅
此款為明代翰林院編修趙師尹所作,文人氣息濃郁。趙師尹,明代官員。一作思尹,字任甫,號瀛松,江西九江人。明神宗萬歷四十一年癸丑科周延儒榜進士第三人。趙師尹于萬歷二十八年鄉試中舉,從此才名遠播。殿試高中鼎甲后,授翰林院編修,趙師尹生平以廉隅自愛,清白傳家。其弟趙贊化也是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可謂兄弟同科。
宣爐之冠 私鑄精品——明代任甫款蚰耳圈足爐賞析
自明太祖朱元璋立國,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至仁宗、宣宗兩朝,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出現了“仁宣盛世”。在此背景下,適逢暹羅(今泰國)向朝廷進貢了數萬斤“風磨銅”,為了改造皇室不合古制的鄙陋青銅禮器,在明宣宗親自主持下,宣德三年(1428年)宣德爐橫空出世。宣德銅開創了中國批量黃銅鑄爐的先河,選料之精、工藝之嚴、造型之美皆為頂峰造極,不僅在中國金屬工藝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地位,還迅速發展成為一類專門的古董珍玩,成為與永樂漆、景泰藍、成化瓷共同成為彪炳后世的明代工藝精品。毋庸置疑,明清以來最為貴重的鼎彝銅器首推宣德爐。
當今收藏宣德爐,一般看其器型、皮色、款識、材質和工藝,其中器型和皮色這兩項最為重要。近代收藏大家王世襄在《漫話銅爐》中指出:“歷來藏家欣賞的就是簡練造型和優雅銅色,尤以不著纖塵,潤澤如處女肌膚、精光內含、靜而不囂為貴?!睋?,本文分四個角度對任甫款蚰耳圈足爐進行介紹。
一、器型
宣德銅器造型洗練,線條優雅,歷來為人稱道。這些精美器物的誕生離不開明宣宗的專注和臣工們的才能。在整個鑄造過程中,明宣宗親自督促和決策。從《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北宋金石著作及宮內密藏的宋元名窯等成百上千種樣式中,禮部和工部官員不厭其煩地精選出大雅的形制,繪成圖樣并說明圖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進呈皇帝審閱,等篩選確定后再鑄成實物樣品,皇帝滿意后才允許開爐鑄造。宣德帝甚至親臨現場過問工匠的生產情況,可謂全力以赴。
據明呂震《宣德鼎彝譜》《宣德彝器圖譜》記載,當年宣德朝臣工繪制了117種圖譜,器類有鼎、爐、鶴、鬲、簋、甫、幾等,以鼎和爐為主。爐類多仿制瓷器造型,少量仿商周青銅?!缎露σ妥V》等書所錄的爐名多達20余種,以爐耳為標準可分為沖耳爐、朝冠耳爐、橋耳爐、蚰龍耳爐、戟耳爐、魚耳爐、象耳爐、獅耳爐、無耳爐、獸耳銜環爐、蓋爐等10多種式。宣德銅器以商周的青銅器及宋元名窯的經典器型為藍本,造型自然高古典雅,紋飾簡潔,多數沒有花紋及繁縟的裝飾。香爐亦不例外。爐身多見簋、缽、鼎、鬲等簡單式樣,多是左右對稱,腹部垂扁,整體重心居下,給人以穩重之感。
此件任甫款蚰耳爐為標準形制的蚰耳爐,合乎法度。爐身造型可由宋瓷追溯到商周青銅器簋。平口外侈,收頸,扁圓垂腹,圈足低矮外撇,重心沉穩,古樸莊重。半環形雙耳光素無紋,曲張有力,實為點睛之筆。耳上端起自頸部近口沿處,中端時拱身內收,下端落于腹部最鼓處,與腹部連成一條起伏而上、張力外顯的輪廓線。耳內側與頸部之間的留孔甚圓,與扁圓的腹部形成上下呼應之勢。整個器型給人以渾圓穩重、大方剛勁之感,有高逸之風。
在諸多宣爐中,蚰耳爐地位極其顯赫?!缎露σ妥V》和《宣德彝器圖譜》稱其“款出定瓷,式大雅”,是“諸爐之冠”。據說,當時各部大臣極力把蚰耳爐推薦給明宣宗。明宣宗得到后十分喜愛,不僅將蚰耳爐放置書房,與之朝夕為伴,還分賜給諸王府。明晚期,蚰耳爐已經從紫禁城、王府流布到市井社會。嘉靖至萬歷時期收藏鑒賞大家項元汴在《宣爐博論》中提到“吳下宣爐其款制,首尚乳爐、魚耳、蚰耳,以此三種皆廟堂文房之所御用也,款式典雅,樸素無文,置之幾案,何妙如之?!薄皡窍隆奔磪堑?,江南富庶之地。
蚰耳爐,《宣德彝器圖譜》稱之為“蚰龍耳爐”,是其全名?!膀摹奔瘩R陸,古人稱為蚿、馬蚰。顧名思義,這種爐耳是擬取龍身、馬蚰彎曲時的姿態?!兑住は缔o下》云:“龍蛇之蟄,以存身也?!饼埳叨?,是為了保全性命。人只有學會以退為進,懂得退步和忍讓,才能有所成就??此破椒矡o奇的蚰耳,實則潛藏韜晦之志、潛龍之象。磅礴寓意,令人刮目相看,肅然起敬。
二、皮色
宣德爐之所以能夠成為世人爭相收藏和玩賞的對象,最引人入勝之處在于它的皮色魅力——色彩斑斕和珠光寶氣。
皮色是指宣德爐外表呈現的顏色與光澤,并非銅料本身的自然金屬色澤。皮色需要經過復雜的工藝才能制成。為了掩蓋黃銅黃金般的本色,工匠會用特制的染料對爐體進行浸潤、擦拭、熏洗、烘烤等加工。經過多次的涂色與烘烤,色料會附著在爐身表面,形成一層致密入里的皮色。經過白蠟封罩,這層皮色會更加牢固,即使利刃剔刻也不易脫落。不同的染料配方及染色方式賦予宣德爐豐富的色彩效果?!缎乱推鲌D譜》總結的皮色有十幾種,有類金色、臘茶色、藏經紙色、赤金裹銀、黑漆古斑等。后人多以此為鑒別真偽宣爐的重要標準。
此件蚰耳爐通體呈栗殼色,黑黃似成熟的板栗殼。這種顏色可在明代文獻找到記載,屬于標準宣德爐皮色?!缎麪t博論》提到:“凡宣爐本色有三種,流金仙桃色,一也;秋葵花色,二也;栗殼色,三也。而仙桃色為最,秋葵花色次之,栗殼色則又次之耳?!眲⒍薄兜劬┚拔锫浴肪硭脑疲骸昂笕嗽u宣爐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藏經紙色為最?!?br>較之于皮色,宣德爐最妙之處是其光澤。項元汴認為“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隱躍于膚里之間?!泵髂┣宄趺跋濉缎麪t歌注》云:“宣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边@兩處優美的文字所表達內容是一致的。宣德爐的美妙之處在于表皮與爐身的光芒交融而成一種獨特光澤感,“寶色在內、珠光在外”,極富神秘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后加之物,皮色會因香爐的使用頻繁、受熱過多等因素發生變色或脫落,并非永久不變的。以故宮舊藏的數件宣德款器物為例,經過長年的頻繁使用,器表多留有煙漬、顏色灰暗、包漿過重。原來的皮色已經當然無存,甚為可惜。相比之下,出于藏家之手的宣德爐玩賞多于實用,往往皮色璀璨,令人喜悅。
此件蚰耳爐皮殼完整,包漿自然瑩潤,爐身有細微挪騰痕跡,應是長期賞玩之器,并被精心養護。遠觀其色,寶光內出,于黯淡中隱約寶光,淡雅靜穆。近看可見栗殼色外皮上錯落分布若干青銅銹斑,暗黃與翠綠相映成趣,彰顯歷經歲月犀利的渾樸之美,古意盎然。宣爐本色、五彩斑斕、珠光寶色,宣德爐這三個典型的皮色效果在此件蚰耳爐上皆有呈現,蔚然大觀。
三、款識
自宣德爐誕生以來的近六百年間,宣德及仿制品上承載了豐富多樣的銘文款識,構成一大文化特色。銘文款識有宣德款、年號款、字號款、人名款、齋堂款等幾類。其中人名款、齋堂款數量眾多,有人統計多達116種。此蚰耳爐所落“任甫藏玩”即為私款、人名款。
明清兩朝以任甫為字的文人雅士頗多,此款或為明代翰林院編修趙師尹所作。趙師尹,明代官員。一作思尹,字任甫,號瀛松,江西九江人。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鄉試中舉,才名遠播。萬歷四十一年癸丑科周延儒榜進士第三人。殿試高中鼎甲后,授翰林院編修。趙師尹生平以廉隅自愛,清白傳家。其弟趙贊化也是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可謂兄弟同科。
私款宣德爐大量出現于明代中后期,是玩賞風氣盛行的寫照。明初國家強盛,經濟富足,社會安定,宋人的玩賞文化被重新發掘和延續。文人雅士注重閑情逸趣,除了游山玩水,對文房的擺置自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宣德爐大小適中、功能實用、形色俱佳,符合文人雅士審美意識,被譽為“文房之寶”。為了滿足對宣德爐的喜愛,他們大量訂制私款宣德爐,甚至像明宣宗一樣身體力行地參與到銅爐的設計與鑄造中。私款銅爐集當時藝術美與工藝美于一身,實為頂級之爐。由此我們也不能理解,任甫款蚰耳爐為何在造型和皮色有如此優秀上乘表現。
此件任甫款蚰耳爐的款識位于外底中央,減地陽文四字篆書。字口的頂面與字口下的地子不是同一皮色,地子有修正的痕跡,落款刀痕深峻。這些特征表明為精刻而成,不是最為普通的鑄款。字形古樸方正,金石韻味甚濃,透露出刻款者篆刻功力之深,這與趙師尹的文人身份相符合,在私款中屬于精致佳作。
四、材質及工藝
宣德爐形制、色澤乃至款識之精妙,歸根結底在于鑄造的重大變革。
首先,宣德爐的原料既不是以往的青銅,也不是普通的黃銅,而是進口的“風磨銅”。風磨銅乃黃銅,是以銅、鋅為主要成分且含鋅量少于50%的銅合金,純度高于以往銅料,其顏色似上等黃金。其次,宣德爐的冶煉極為精純。普通的銅經過五六煉即可呈現出珠光寶色,如同良金。而宣爐所用的銅料需要經過十二煉,至少六煉。民國鑒賞家趙汝珍在《古董辨疑》中寫道:“宣德銅爐確有可貴之實在原因…中國從來煉銅之精者以宣德銅爐為第一,叩之成金石聲,任何他器不能比擬?!痹僬?,不同于以前的翻砂法,宣爐所采用的是精密的失蠟法。蠟模制作的泥范型腔及紋飾可做到嚴謹細致、平滑細膩,所鑄器物沒有范痕和墊片的痕跡,耳、足處也沒有范土。再經過磨光和工匠的精心做色等工序,宣德爐才可宣告完成。標準的宣德爐手頭分量很重,扣之響聲清越,還會呈現出史無前例的光滑柔順質感。
此爐口徑11.5厘米,重1698克,形制不大,入手卻厚實。按照一斤銅十二煉后剩四兩精銅推算,這樣一只小小的爐子至少需要損耗4.25千克黃銅,加上人力成本,不可謂不巨。摩挲時手感柔滑細膩,宛如觸摸肌膚,這些觸感與公認的宣德爐特征相吻合。
綜上所述,這件任甫款蚰耳爐造型規整,皮色精妙,精光內斂,精工細作,銅質純熟,質地細膩,合乎宣德爐法度。冒襄《宣爐歌注》寫有“有爐光怪真異絕,肌膩肉好神清和。窄邊蚰耳藏經色,黃云隱躍窮雕磨”,用這首詩對此件蚰耳爐進行禮贊,也是十分恰當。
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創了后世銅香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幾乎成為了銅香爐的通稱。做工細、造型美、耗材貴,這使得從鑄造伊始,宣德爐就十分炙手。明朝中期已有富豪、收藏家以重金求購宣德爐。明晚期,一件品相佳者動輒需耗白銀數萬兩。在如今的古玩收藏市場上,宣德爐價值已經回歸,屢創新高,居高不下。2003年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收藏的31件宣德爐,以1179.2萬元的價格引發了宣德爐的市場熱潮。2010年北京匡時拍賣“錦灰吉金”專場上,這一批宣德爐中的20件全部成交,總成交額達9844.8萬元,平均每件492萬元。諸爐之冠,蚰耳爐勢必會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肯定。
參考文獻:
1、潘煉、張江:《近古吉金——宋元明清銅器新賞》,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8年。
2、田長滸主編:《中國鑄造發展史》第1卷上,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2017年。
3、李米佳:《宣德爐研究——故宮藏宣銅器的整理與研究》,科學出版社,2012年。
4、南炳文、曹東芳:《歷代文獻中的宣德爐——宣德鼎彝譜非偽書考》,《收藏家》202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