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藝術家:張大千
作品名:松蔭策杖
質 地:紙本
尺 寸:154×73cm
編 號:0302
估 價:5800000~6800000
成交價:RMB 22,960,000
張大千 松蔭策杖 2010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南張北齊——張大千、齊白石作品專場 作品號:0302 2010-06-04 下午13:30
結撰元知心細細畫境還驚意奇奇
—張大千《松蔭策杖》賞析
羅漢松
以丹青形式巧妙再現詩意的故事,見諸畫史而為人耳熟能詳的莫過于北宋畫院的考題“蝴蝶夢中家萬里”、“亂山藏古寺”、“踏花歸去馬蹄香”以及近現代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之類,傅抱石1946年甚至據“亂山藏古寺”創作了一幅難見的山水(見葉宗鎬著《傅抱石年譜》),而齊白石之作更是近現代中國畫的經典名作。事實上,要將“亂山藏古寺”之類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用具體的筆墨線條表現出來,創作者的藝術積累和藝術靈感固然重要,其對詩文與藝術之間通感的獨到而天才的體認、悟會和把握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幅張大千早年所作《松蔭策杖圖》大抵可見出其天才絕縱。
《松蔭策杖圖》純以水墨寫成,僅擷取山腳一帶樹林,一曳杖儒士已走過樹林,忽然佇立反顧。儒士行裝與所題“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頗合符契,只是以忽然反顧狀“時聞鳥聲”貌,看似平常,與前述“亂山藏古寺”之類相去天淵。案“脫巾獨步時聞鳥聲”出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沉著”一條,全文如下:“綠林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行。所思不遠,若為平生。海風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br>前人對此段有精妙解讀:“深山綠林,荒野茆屋,落日西沉,飛鳥歸巢,氣清空曠,深沉定著矣;脫巾則浮顯,獨步當不定,以時聞鳥聲,襯托出寂靜之境;鴻雁不來,則云山寥落,之子遠行,則情懷渺邈;所思不遠,好似當前即是;若為平生,又覺握手如昨;海風而襯以碧云,闊大浩瀚,狀廣美之沉著;夜渚而兼以月明,幽靜明徹,形優雅之沉著;在言語道斷之際,成為佳話,才是真沉著?!薄懊摻愍毑綍r聞鳥聲”既出此,則悟出此段,方可知張大千此幅之妙,不在“踏花歸去馬蹄香”之下也。
而就意象構圖而言,以松柏等各種樹木交錯雜處成林,本是傳統中國畫家法,不僅是為畫面的有機協調和豐富,更為充分展示繪者對描摹各種意象的駕馭能力。在傳統繪畫中,一般雜處成林的多置于畫幅下端,上端實以叢巒陡壑,這種構圖方式出自元王蒙,其傳世經典作品《青卞隱居圖》、《春山讀書圖》等皆采此圖式。張大千上窺宋元,于此浸淫日久,自然了然于心,其多幅仿古之作即皆出此圖式,如《仿王蒙夏山高隱圖》等幅。
不過,大概在四十年代中后期,張大千對這一構圖方式作了比較大的改革,使之烙上張氏之印。作于1947年的《文會圖》(2009年春拍,成交價1366萬余元),其中雜樹林的安排即與此幅大同小異,惟一以疏間,一以密隔,而氣韻、格調頗近似。